系概况

系室概况

发表时间:2022-01-02阅读次数:16901

1.本系历史沿革及队伍现状

法医学是国家法制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和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有关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为司法部门提供有关侦审线索或证据。1953年,张其英、胡三多老师自中央卫生部举办的法医学高级师资培训班毕业后分配到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在病理学系成立法医教学组,次年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设法医学课程。1957年法医学课程停课。1960年陈康颐老师自公安部三局刑事技术研究所(现名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调至元上海第一医学院,成立法医学教研室,次年为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法医学课程,1966年停课。1982年张其英教授开始筹建法医学系,1984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原上海医科大学设立法医学专业(系),设法医病理学教学组、法医物证学教学组、临床法医学教学组、法医毒物分析和法医毒理学教学组,任命张其英教授为主任,孔祥麟、赵子琴为副主任,开始招收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

近四十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历任系主任带领下,我系不断发展,师资队伍稳定,现有教职员工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副主任技师、技师各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硕士学位者2人。目前我系有博导2人、硕导4人,另有教学基地上海市公安局、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挂靠的博导3人、硕导5人。他(她)们都热爱法医学事业、热爱法医学教育事业,是法医学系不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也是法医学系取得成就的主体力量。


2.教书育人

法医学系坚持国家意识、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育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法医学专业知识及良好科学思维、熟悉司法鉴定程序、掌握法医鉴定基本技能的法医学高级人才。针对法医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我系在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等机构设立了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并聘请具有丰富法医学鉴定经验的高级职称法医为特聘教授/指导教师。

法医学专业自1984年至今已培养本科毕业生600余名(尚有在校生约百人)。部分毕业生继续读研深造,部分在全国各省市公、检、法、司及司法鉴定机构、保险公司等机构从事法医学相关工作。1984年起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04年被批准为博士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3名。至今为我国法医学教学、科研、司法鉴定机构培养了59名硕士研究生,23名博士研究生。他们现均已成为所在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

法医学系教师积极参与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专著等。历年来主编或副主编规划教材12部。其中张其英教授副主编的《法医病理学》第一版于1992年获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教委一等奖;赵子琴教授主编的《法医病理学》第三版于2005年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主编、副主编9法医学专著及教材,参编9部法医学专著和参考书。《法医学》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2008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殊荣,2009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13年获国家级网络共享课程。市级、校级精品课程4门。我系获2011年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2012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2013年度上海市巾帼文明岗,2015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


3.科学研究

法医学系建立了完整的形态学实验平台、基因检测平台、毒药物检测平台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仪器,培养了具有年龄梯队、技术娴熟的科研技术队伍。我系主要围绕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和法医毒物学等学科方向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相关研究。同时,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如美国马里兰州法医局、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等。历年来我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2项,省部级科研基金6项以及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1项,总科研经费1500余元,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发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文核心期刊近200篇、高质量英文论文140篇。


4.司法鉴定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上海市司法局登记注册),自九十年代初开展法医学鉴定。鉴定中心作为专业教学基地,为教学提供典型案例、满足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为科研提供宝贵样本。鉴定中心各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坚持严谨、科学、公正、实事求是的鉴定原则和工作作风,为上海市及全国各省市法制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法医学科建设与发展。

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断努力,本中心司法鉴定工作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009年鉴定中心获得全国司法鉴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获CMA资质认定和CNAS认可,上海市迎世博文明服务示范窗口;2010-2012年度上海市司法鉴定先进集体。20202名鉴定人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