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业委员会换届暨第一次学术会议顺利举行

发表时间:2021-07-22阅读次数:270

由上海免疫学会和感染免疫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协办的“上海市免疫学会感染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会议”于2021年4月9日在上海市青松城大酒店3楼荟萃厅顺利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大学、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等二十余家单位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现场会议,分享感染免疫最新研究进展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由于报名踊跃,会议开通了线上直播,1000余位听众参与了线上会议。

       首先,上海免疫学会秘书长王祥慧教授代表上海市免疫学会致辞。王教授对感染免疫专业委员会过去十年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普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与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王教授认为,感染免疫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围绕感染免疫、免疫调控机制、疫苗研究等方向进行学术交流,不仅实现了资深教授和年轻学者之间的交流及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还提升了上海市免疫学会及感染免疫专业委员会的影响力。并希望委员会继续促进上海市基础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的有机结合,向应用转化方向发展。随后,王祥慧秘书长介绍了新一届委员会产生的流程及原则,宣读了新一届委员会名单。新一届委员会由34位委员组成,主任委员为储以微教授,副主任委员为王红艳教授、贾鑫明教授、严大鹏教授(兼秘书长),委员会秘书为骆菲菲副研究员和刘宁宁副研究员。最后,王祥慧秘书长为新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聘书。 

       接着,新任主任委员储以微教授发言。储教授介绍了新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正高级职称24人、副高级职称9人。委员来自上海市21家高校、医院、研究所及产业机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储以微教授代表新一届专委会做了表态发言:专委会将聚焦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开展原始创新探索,争取获得从0到1的突破性成果。围绕国家的重大需求,通过学术交流,紧密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加强合作研究,在预防和治疗新发及再发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中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保障人民健康和幸福生活,为“健康中国”贡献上海感染免疫科学工作者的力量。之后,与会领导、报告嘉宾、全体委员上台合影留念。


       学会换届完成后,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第一次学术会议。首先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新冠病毒感染免疫治疗现状与展望”)分享了国内在新冠疫情防控防治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分别就IL-6、IFN-α在新冠肺炎轻重症患者病情发展中的差异进行了介绍,认为炎症损伤以及由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造成新冠肺炎患者呼吸系统障碍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针对新冠病毒的靶向疗法基本处于阴性结果,因此接种新冠疫苗对目前疫情的防控防治十分关键。

       同济大学戈宝学教授(“Signaling mechanism of innate immune molecules”)就结核病防治防疫最新进展进行主题报告发言,介绍了结核杆菌在固有免疫中的分子通路,同时分享了课题组内重要工作:结核菌分泌的毒力因子Rv0222可利用人的蛋白质修饰系统,经二次加工后可以有效抵抗来自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导致结核菌的免疫逃逸。Rv0222毒力蛋白在其76位点的赖氨酸上发生泛素化修饰后发挥毒力,为后续研究中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更精准的靶点。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邱菊研究员(“3型天然淋巴细胞与肠道免疫”)介绍了调控3型天然淋巴细胞(Group 3 innate lymphoid cell,ILC3)发育和功能的分子机制及其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邱菊研究组发现肠道ILC3表达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OX40L,并通过OX40L-OX40直接与Treg相互作用以维持肠道Treg稳态。在ILC3调控方面,死亡受体3(DR3)和它的配体TL1A可能通过激活ILC3在肠道中发挥致炎作用;而由Smarca4基因编码的Brg1蛋白则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和组蛋白修饰,在表观遗传水平调控ILC3的增殖和功能。其研究为诊断和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潜在干预靶点。

       上海科技大学王皞鹏教授(“Design of a RECYCLABLE CAR with durable antitumor function”) 就团队关键研究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大会报告。CAR受体在结合肿瘤抗原后会发生泛素化修饰及溶酶体介导的CAR的降解,从而导致细胞表面CAR受体水平显著下调。通过对CAR胞内段的泛素化位点进行突变,可有效阻断CAR的泛素化修饰及溶酶体降解,抑制CAR的下调。改造后的CAR相较于传统的CAR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果和持续活性,为提高CAR-T细胞疗法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持久性提供了新的方向。

       复旦大学严大鹏教授(“病原体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介绍了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进展。课题组发现β-arrestin 2与cGAS直接结合并促进cGAS的活化,从而促进IFNβ的表达及小鼠的抗病毒免疫。而聪明的病毒能够通过降解β-arrestin 2实现免疫逃逸。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课题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抗心衰药物Carvedilol抑制β-arrestin 2的降解,通过稳定β-arrestin 2调控小鼠的抗病毒免疫,提示其可作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为“老药新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子基础。

       本次会议就感染免疫学科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场师生通过踊跃问答,深入交流了当前国内外感染免疫学方向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大会的召开为我国传染病免疫防治提供了动力,有力地推动了感染免疫学与各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有效促进了感染免疫学研究进一步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