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复旦大学117周年校庆暨中西医结合学系成立20周年学术报告会(最后附视频回放)

发表时间:2022-05-30 阅读次数:577

中西合璧,和谐进取。2022年5月28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举办了复旦大学117周年校庆暨中西医结合学系成立20周年学术报告会。会议围绕“中西医结合研究”为主题,由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主办,王彦青、冯异教授主持。

会议首先由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老主任吴根诚教授、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董竞成教授进行开幕致辞,向与会者展示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发展史,并对未来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随后,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景向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刘慧荣、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刘存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书记兼主任李熳等知名专家进行了精彩的学术分享、交流和讨论。

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余曙光研究员带来的是“腧穴功效特点及其效应机制”学术分享。余曙光研究员指出针灸的效应不等同于腧穴的作用或功效,腧穴可能具有自身固有的属性和特质。并从宏观到微观的层面对腧穴功效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讲解。

北京中医科学院的景向红研究员就“针刺激活穴区不同层次神经传入的镇痛作用”做详细讲解。景向红研究员指出,真假针刺的镇痛效果和患者的疼痛状态相关,针灸医生根据患者的疼痛状态来判断针刺深浅程度,及采用何种针法。闸门学说和上位中枢的下行抑制为针刺镇痛的理论基础,景向红研究员进一步讲解了针刺镇痛机制的最新发现。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的吴焕淦、刘慧荣教授带来了“针灸治疗慢病的临床实践与思考” 主题分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是一种起病隐匿、潜伏期长、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且没有明确治愈指征的疾病的总称。慢病的治疗是医学人员面临的新的挑战。刘慧荣教授展开讲述了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机制,分享了针灸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研究,为针灸治疗慢病提供理论基础。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刘存志研究员就“电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评价及其神经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做了精彩报告。刘存志研究员先介绍电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的研究史及研究进展,得出电针足三里可明显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的结论,继而展示了电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发现,并对该治疗方式进行了未来展望。

华中科技大学的李熳教授带来了“电针通过大麻素CB1受体缓解内脏痛伴随焦虑情绪的机制”主题分享。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免疫疾病,大概每万人中有20.2例,典型症状有腹痛及血便等,疼痛引发焦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刺特定穴位可以有效治疗内脏痛。李熳教授致力于电针缓解内脏痛伴随焦虑的机制研究,进行了倾情讲解。

在精彩的学术分享之后,迎来了互动环节,参会人员积极地向老师们请教知识,现场气氛活跃。老师们与大家分享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相关进展,临床和基础相结合,演讲各具风格,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学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韩晶

【附学术报告会回放视频】

开场

主持人:王彦青、冯异教授

吴根诚 教授:上医中西医结合学科历程回顾

董竞成 教授:致辞


报告人:景向红 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

报告题目:针刺激活不同层次神经传入的镇痛作用


报告人:李熳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题目:电针通过大麻素CB1受体缓解内脏痛伴随焦虑情绪的神经环路机制


讨论环节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 copyright © 2014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医学院路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