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础医学院徐洁杰课题组发现,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肿瘤浸润IL17阳性细胞能够激活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反应,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反应性,该研究结果为胃癌患者的化疗选择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11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肿瘤浸润IL17阳性细胞激活胃癌抗肿瘤免疫微环境和促进辅助化疗反应性》(“Intratumoral IL17-producing cells correlate with anti-tumor immune contexture and improved response to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gastric cancer”)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肿瘤学权威期刊、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SMO)官方期刊《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
全文链接如下:
https://academic.oup.com/annonc/advance-article/doi/10.1093/annonc/mdy505/5184266
术后生存评估、化疗反应性预测、以及对化疗不敏感患者的新药物靶点发现是临床胃癌研究面临的三大难题。除胃癌细胞本身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等促癌信号变化外,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类型、分布和功能表型可以通过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或者诱导免疫逃逸参与胃癌发生发展,影响患者术后生存和复发以及对化疗药物的反应性,也成为开发新的胃癌治疗药物的靶点。徐洁杰课题组长期关注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在胃癌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中的重要作用,在胃癌免疫分型和免疫逃逸形成机制方面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发现与肿瘤突变负荷和肿瘤抗原性形成密切相关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表达(JAMA Surg. 2017 Nov 15;152(11):e173120.)以及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招募(Ann Surg. 2018 Feb;267(2):311-318.),对肿瘤微环境中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在胃癌患者术后生存评估和化疗反应性预测中的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数据库分析和免疫组化检测发现,IL17 mRNA高表达和肿瘤内IL17阳性细胞的大量浸润与胃癌患者的良好预后相关,且胃癌组织中高IL17阳性细胞浸润的患者对以5-FU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具有更高的应答率。通过对不同IL17表达组胃癌患者肿瘤微环境浸润免疫细胞、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分子的分析比较发现,胃癌组织IL17mRNA的高表达和IL17阳性细胞的高浸润与更多的抗肿瘤肥大细胞和NK细胞浸润、以及更少的促肿瘤2型巨噬细胞浸润相关,同时IL17mRNA的高表达与抗肿瘤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穿孔素、颗粒酶A和颗粒酶B的高表达密切相关。进一步通过对不同IL17表达组的基因富集分析发现,IL17在胃癌中主要发挥了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而非诱导免疫逃逸的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胃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IL17阳性细胞通过促进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浸润和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分子的表达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抑制胃癌发生发展和复发转移,改善胃癌患者预后和对以5-FU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的响应率。此研究结果为胃癌患者的化疗选择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复旦大学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科生王杰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鹤博士及张恒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徐洁杰、张伟娟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净、沈振斌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上海市科委等项目的共同资助。
肿瘤浸润IL17阳性细胞激活胃癌抗肿瘤免疫微环境和促进辅助化疗反应性
来源:基础医学院
责任编辑:刘晔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