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科学,背后的故事远比发现本身令人激励,对年轻人有更大的激励意义!上海突然而来的疫情让基础医学院近3000名学生进入校园准封闭管理中,为了丰富闭环管理中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基础医学院专门开设科学人文论坛《科学的背后》,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述的他(她)们的发现是如何诞生的,讲述科学发现背后的故事,弘扬科学精神。

       3月28日晚上,基础医学院第一期“科学人文论坛”通过线上腾讯会议顺利举行。应基础医学院院长雷群英教授之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老师作为本期论坛嘉宾,为大家讲述他科学背后的故事。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教授主持,基础医学院各系室、兄弟学院及附属医院等1300多名师生上线倾听学习。

       在本次论坛中,邵峰老师首先从他自身对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对象、研究手段、思维方式等的感悟谈起,介绍了不同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向,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强调了科学问题研究体系的重要性,也对原创性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悟;邵峰老师还对所有听众强调了生物学研究特别需要批判性思维,科学的本质就是怀疑,做科研,多考虑科学和课题,少考虑经费和文章,科研就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需要勇气。他还以自己研究生涯的经历,从四个研究内容分别讲述了不同课题研究背后的故事,以及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特别让大家感动的是邵峰老师特意为这次论坛精心准备了PPT,讲座持续了两个半小时。邵峰老师这些科学背后的研究心得和拥抱不确定的创新科学精神,使得参会的师生都收益颇丰。

       报告完毕,袁正宏教授对邵峰老师的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并主持会议进入提问环节。在线师生意犹未尽,纷纷给邵峰老师留言提问,从科研细节到科研发展规划,甚至包括未来科研前景。邵峰老师对各位师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寄语同学们Critical Thinking,静心学好本领,投身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大家不禁感叹:科学没有平坦大道,唯有不断的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我们也终将战胜疫情。最后,各位师生打开语音和视频,向邵峰老师表示感谢,会议圆满结束。

附:邵峰院士简历

邵峰,中科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9年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获得硕士学位,2003年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2015年12月,时年43岁的邵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院士。邵峰也是2019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获奖人。邵峰在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领域做出重要贡献:鉴定了多个针对细菌的胞内免疫受体,包括识别LPS的caspase-11;进一步发现并阐明了炎症小体和caspase蛋白通过剪切活化Gasdermin D(GSDMD)诱导焦亡的分子机制,为败血症和炎性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Gasdermin家族膜打孔蛋白的鉴定也重新定义了细胞焦亡,开辟了细胞死亡和免疫研究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