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Discovery|基础医学院吴艳玲/应天雷团队合作研发全球首创雾化吸入式双特异性抗体在二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发布时间:2025-07-22

       2019年底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爆发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SARS-CoV-2)经历了快速进化,导致传播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潜力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持续的病毒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现有疫苗和中和抗体的保护效力,对COVID-19的临床管理构成了重大挑战。

       SARS-CoV-2主要感染呼吸道,COVID-19的严重程度主要由呼吸系统而不是全身病理学驱动。然而,迄今为止所有临床批准的中和抗体都是全身给药的,只有不到0.2%到达肺部,需要高剂量(高达克级)才能达到治疗效果。雾化吸入治疗尽管具有潜力,但尚未有吸入式抗体产品被批准用于临床。

       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吴艳玲团队、长沙市第三医院李昕团队与博奥明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Inhaled bispecific single-domain antibody BM219 for mild-to-moderate COVID-19: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trial”在Nature旗下期刊Cell Discovery发表。该研究公布了全球首创雾化吸入式全人源双特异性单域抗体药物BM219在轻中度COVID-19治疗的二期临床试验结果,其展现出优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应对当前免疫逃逸能力极强的JN.1等新冠变异株提供了全新的治疗策略。

       团队前期利用首创的全人源单域抗体快速筛选平台技术(Cell Host Microbe,2020),研发了可雾化吸入、靶向病毒隐蔽保守表位的双特异性抗体,并在临床前研究中证实其对所有病毒变异株均保持强效中和活性(Cell,2022;STTT 2023)。与传统静脉注射抗体相比,吸入给药使药物直达肺部感染部位,不仅显著提高疗效,还避免了传统抗体治疗可能引发的全身性副作用。这种创新设计同时解决了变异株逃逸和药物递送效率两大难题。

       为进一步评估该雾化吸入式双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团队在长沙市第三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二期临床试验。在59.5%受试者感染JN.1变异株的临床试验中,雾化抗体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毒载量,其中60mg每日两次给药治疗组展现出最优的临床疗效,中位症状持续缓解时间较安慰剂组缩短超过5天(172小时 vs 294.5小时),疗效优于目前已获批的多种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剂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安慰剂组,且均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表现极其优异。

       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雾化吸入式双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可行性,并报道了首个对JN.1变异株具有临床疗效的抗体药物。随着JN.1等免疫逃逸株成为全球主导毒株,这种具有广谱抗病毒特性的吸入式抗体有望成为应对未来病毒传播挑战的重要储备药物。该技术平台还有望拓展应用于流感等其它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特效治疗。

图:雾化吸入式全人源双特异性单域抗体BM2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吴艳玲研究员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长沙市第三医院李元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长沙市第三医院李昕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应天雷教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卢洪洲教授、博奥明赛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涂超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博奥明赛(安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湖南省抗耐药微生物药物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5-00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