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一线”通常被用来形容学生的辛勤生活,作为其中的一点,宿舍是学生在校园里的“家”,其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由于作息不同、性格迥异、地域差异等原因,宿舍也是容易发生矛盾的地方。如何防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营造温暖的“家”的氛围,需要辅导员在其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为此,继5月19号的模拟谈心之后,韩秀引工作室于本月26号推出辅导员培训活动之“群体谈话/情景模拟”,基础医学院副书记韩秀引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指导辅导员通过“角色扮演”演练处理宿舍矛盾的方式方法。此次活动同样获得了来自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脑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辅导员的积极参与。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模拟演练开始前,韩老师先向大家分享了她在工作中摸索出的一些优秀经验。如建立“P2P”(person to person)的朋辈关怀模式,将班级的每一个人都纳入到互助中,在集体的关爱里,最大限度的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又如“卧谈会”宿舍恳谈,以“作业”的形式要求各宿舍开展自选话题的宿舍卧谈会,对舍友关系冷漠的宿舍起到很好的破冰作用,对舍友关系活跃的宿舍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其他与会的辅导员也介绍了自己在关注宿舍工作时的应对策略。其中的亮点,对今后开展相关工作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直面问题,谋定而后动。在案例中,韩老师指出,对于已经暴露出宿舍矛盾的宿舍,辅导员不能采取“避而不见”、“息事宁人”、“任其自然”等消极的应对策略,更不能认为“换宿舍”就可以解决问题,从一定角度看,更换宿舍对当事人的伤害可能更深。对此,在情景模拟中,“矛盾双方”的辅导员认真体会在矛盾处理中,对方不同言语和行为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辅导员不同处理方式对当事双方的影响。辅导员通过情景模拟,切身体会到不同“处理方式”对事态的不同导向作用。在回顾分析中,韩老师点出如何在此类案例中运用上次培训涉及的谈心技巧,抓住当事双方的“积极点”;如何有效的过滤掉“冗余”信息和“变异”信息,客观再现而非主管构建冲突现场;如何引导当事人在关键节点上透露信息,消除双方的“误会”;如何借助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地进行“模拟谈话”等等,让参与者认识到辅导员在这类案例中,可以有所作为,不推托、不逃避,谋定而后动,运用恰当的策略,问题终会迎刃而解。
持之以恒,日久见真情。在实际案例中,矛盾化解开后的学生,在之后的生活中相处愉快甚至成为朋友的情况,也不乏其数。这不单是帮助学生解决了矛盾一事,更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相信自己具有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社会中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提供了可贵的经验支持。辅导员在帮助处理当时矛盾的同时,更要着手建立“长时关怀”模式,确保当事学生真正走出事件阴影,获得对自己、对别人真性情的正确认知。如此,也可谓是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所系吧。
研工通讯
撰稿人: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