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系陈龙课题组在机械性窒息死亡标志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发布时间:2017-07-13

        在法医学实践中,机械性窒息死亡是仅次于机械性损伤死亡的第二大类死亡原因。机械性窒息是指因机械性暴力作用引起的呼吸障碍所导致的窒息。包括缢死、勒死、掐死等。至今为止,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死因诊断问题一直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因为机械性窒息死亡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标志物,导致这类死亡的死因诊断至今还只能是“符合性”诊断,给刑事侦查及法庭审判工作带来困扰。

        法医学系陈龙教授课题组发现DUSP1及KCNJ2的mRNA有望作为机械性窒息死亡的特异性标志物。近日,研究成果以《人体心肌组织中DUSP1和KCNJ2 mRNA的上调可作为机械性窒息死亡原因推断的标志物》(DUSP1 and KCNJ2 mRNA upregulation can serve as a biomarker of mechanical asphyxia-induced death in cardiac tissue)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法医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课题组在机械性窒息人体组织样本中,利用mRNA表达谱芯片技术在机械性窒息死亡的人心肌组织中全面筛查缺氧相关mRNA,找到机械性窒息死亡中差异性表达的mRNA,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多种数据库中分析这些mRNA可能的生物学功能,随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机械性窒息、颅脑损伤及失血性休克等多种死亡原因样本中进行大样本的验证,最终发现DUSP1及KCNJ2的mRNA在机械性窒息死亡组中呈现特异性上调,且不受死亡时间、年龄及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可能为法医学机械性窒息死亡案例的死因诊断提供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提高机械性窒息死因诊断的准确度,从而有望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法医学界的机械性窒息死因的准确诊断问题,有利于此类案件的刑事侦查及后续的法庭审判工作,维护司法审判的公平、公正,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撰稿人:徐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