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蔡启良课题组在疱疹病毒如何重新激活复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2月10日,相关成果以《STAT6 degradation and ubiquitylated TRIML2 are essentialfor activation of human oncogenic herpesvirus》为题在线发表于病原学权威杂志PLoS Pathogens。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pathogens/article?id=10.1371/journal.ppat.1007416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世界范围内超过90%的人口受不同类型的疱疹病毒感染。目前已知有8种疱疹病毒感染人类,根据感染特性不同可分为α、β、γ三个亚型。其中γ亚星疱疹病毒与淋巴瘤和皮肤肿瘤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人体内疱疹病毒感染常处于健康潜伏状态,当受到外界刺激和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潜伏的疱疹病毒能够重新激活复制,并释放大量子病毒颗粒。多年来科学家们对此病毒如何从“潜伏-复发”的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了解到了不同亚科疱疹病毒蛋白与宿主相互作用起调控作用,但对于不同亚科疱疹病毒是否存在通用的复发机制尚不清楚。
针对这个问题,课题组经过了近十年的研究,证明了参与免疫激活和炎性反应等相关的转录调控因子STAT6和抗细胞凋亡调控子TRIML2的表达水平和泛素化修饰形式,在各种亚型疱疹病毒“潜伏-复发”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和重要性。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不同亚型疱疹病毒复发的一种新机制,对其它潜伏感染病毒的潜伏-复发也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表明了STAT6可作为研发抗不同亚型疱疹病毒的新靶点,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治应用前景。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博士生顾峰、王冲和上海交通大学魏芳副研究员、青年教师王玉燕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蔡启良研究员为论文的通信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的支持。
来源:病原生物学系
责任编辑:刘晔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