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临床、西医与中医专家世界睡眠日畅谈睡眠健康

发布时间:2019-03-23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基石,睡眠的时间和质量直接关乎我们的健康。基础与临床、西医与中医专家纷纷为睡眠健康献言献策。

        “很多朋友有这样子的体验:礼拜六礼拜天午睡了一个小时之后,下午的大脑特别的清醒,但是到了晚饭的时候,来回忆一下下午干了什么,可能什么都没干,因为大脑的水平和痴呆的水平是比较接近的”……复旦大学黄志力教授3月21日在接受《复旦青年》采访时如是说。

        黄志力教授长期从事睡眠与失眠机制的研究与镇静催眠药物开发。采访中,黄教授就人每天需要多少睡眠时间、睡眠长度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要不要午睡、通宵熬夜后长时间恶补是否有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阐述,为健康睡眠提出了具体建议。《复旦青年》采访稿一经播出,在朋友圈迅速被刷屏。

        同时,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徐昕红副教授邀请了华山医院睡眠障碍诊疗中心虞培敏医生,联合中西医结合学系王彦青教授邀请了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的石云医生做客上医木槿花健康管理科普团直播间,介绍了睡眠呼吸障碍的西医诊治,解读《黄帝内经》是怎样告诉我们该如何睡眠。

        打鼾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国两亿人打鼾,其中五千万人会在鼾声中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虞医生以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的案例向大家展示了OSA危害。接着系统介绍了什么是OSA?除了引发窒息,OSA还有哪些危害?有哪些治疗手段?如何通过危险因素进行自查?如何正确投医?……最后为大家介绍了家庭呼吸机的正确使用。

        《黄帝内经》”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提醒我们,作息要顺应自然规律,那么具体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呢?石医生首先介绍,《内经》从“阳入于阴而寐”阐释了睡眠的基本机理,指出子时入睡是合理的睡眠时间,此作用点即为阴阳交。内经也给出了治疗失眠的大法,简称“通其道”。接着详细地从“阴与阳”、“营卫的运行”解读了《内径》对睡眠的阐述,指出了影响睡眠的因素,不寐的病机及对策,保持良好睡眠的建议及失眠自我防治的建议。最后总结为十二个字:法阴阳、调气血、畅气道,无寐不至。

 

 

 

 

供稿人:徐昕红

责任编辑:刘晔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