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举办第六期“科学人文论坛”

发布时间:2022-06-10

6月2日晚八点,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人文论坛第六讲如期而至,此次论坛与上海逐步常态同步,给坚守抗疫的广大师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基础医学院举办的科学人文论坛系列,初衷是给因疫情困顿在有限空间的医学生带来前辈的激励,帮大家渡过心理上的难关,突破空间的束缚,达到自由的科学彼岸。科学人文论坛始于科学经历,科研启示,但传达的是科研精神和科研寄语,是老一代科研工作者对年轻一代的厚望与寄托。

此次应雷群英院长之约而来的主讲嘉宾是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和中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的徐国良院士。从事表观遗传的文波教授主持。徐老师主要从事动物发育(包括胚胎与成体干细胞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在“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的分子机制”以及“重编程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前沿和领先成果。此次讲座,徐老师从植物的嫁接技术谈起,介绍了目前国际再生医学领域最前沿的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虽然以基因工程改造猪为代表的异种器官移植技术在最近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今年年初报道的,美国科学家团队对一名晚期心脏病患者实施了全球首例接受经基因改造猪心脏移植手术,其成功克服了异种器官移植后出现的超急性排异反应,使患者在移植手术后存活了2个月),但是异种器官移植中所需面对的排异反应、不同物种基因组中病毒序列导致的安全性、有效性等问题,仍然是异种器官移植领域仍需面对的重大挑战。在此基础上,徐老师结合自己实验室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最新利用种间囊胚补偿技术生产异种嵌合人类器官进行器官移植的研究策略,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及所面对的挑战。

期间徐老师也与听众展开深入讨论,提问中不乏对移植领域思考更深入的问题及想法,徐老师提出自己对科学的认识,复杂问题要简单化,逐个击破,未来生物医学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不仅仅面临技术的调整,也面临着伦理的挑战,这是科学发展不可避免的问题,未来科学还需要不断地去探索与研究。  

附:徐国良院士简历

       徐国良,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动物发育(包括胚胎与成体干细胞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在“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的分子机制”以及“重编程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前沿和领先成果。2011年关于“揭示Tet双加氧酶在哺乳动物表观遗传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的工作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3年获得TWAS生物学奖,2014年获得陈嘉庚生命科学奖,2016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